會聆聽居民聲音的城市──智慧城市 smart cities

大選之際,候選人提出許多遠大或創新的政見,但這些是人民真正需要的嗎?
「智慧城市」被視為解決市民需求的良方,也是現今世界的潮流,但除了行政e化外,還有哪些是政府可以做的呢?
讓我們看看智慧城市的概念介紹。

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是要利用科技來搜集與分析人民的需求,並且快速作出反應。如此一來,就可以把資源花在刀口上,有效率地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舉例來說:韓國首爾分析夜間行動通話地點密集度,推出夜間公車路線解決市民交通需求。 美國著名資訊服務公司 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很早就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並且與許多城市合作。在今年,它對未來五年提出五大預測,其中一項便是智慧城市:

短短一分半的影片,提到了智慧城市的幾個關鍵特點:

  • cloud based social feedback:雲端社群系統
  • crowdsourcing:群眾外包
    這個詞是由Jeff Howe 於2006 年提出。過去,企業為了壓低生產成本,會將工作外包到勞力成本低廉的國家進行;現在,透過網路和線上互聯,企業可以把過去需要聘人來做的工作丟到平台上,讓全世界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自己空閒的時間創造內容、解決問題、進行研發。目前線上百科全書Wikipedia 就是利用這種概念完成的。
  • predictive analytics
    用數據分析來做決策影片中提到,在未來,公車的班次就可藉由數據分析(人們上、下班時間、天氣…)來增加或減少,而不是照固定的班次表行駛
  • engaging citizens
    智慧城市強調與居民進行互動,透過數據的分析、收集、回饋系統,城市的景觀、交通等等規劃將會造著居民的需求去設計
  • “Systems will connect billions of events in real time to anticipate movement, the react to human references, patterns, and demand.” :系統會和當下發生的好幾十億事件連結,進而能推測人們的一舉一動、反映、行為模式、和需求

簡單來說,智慧城市就是以全面資訊基礎設施和平台整合為基礎,結合雲端科技、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無線寬頻網等等,以精細的方式管理各種活動,包括能源、教育、交通、安全、水資源等等,透過對資訊的採集和分析,對居民的需求做出智慧反應,強調設計以人為本的永續發展計畫,讓城市生活更便捷、舒適、安全。像是倫敦現在就已經利用數據資料收集來改善交通情況:

目前智慧城市強調好幾個面向:smart economy, smart people, smart governance, smart mobility, smart environment, smart living 等等,可參考IBM 網站上smarter cities 的計畫介紹。在醫療上,各家醫院、不同科別、檢驗室的資料系統整合,讓病患成為主角,所有的資訊都能統整到雲端上,醫生、護士的筆記、檢查的照片等等也能被保留。在城市安全上,透過監視器、電腦分析,讓過去需要靠人力完成的工作能更早預防,街上的車開多快、什麼時間點人最多等等,這些資訊都能有效分析。都市中的建築將採用新的材料建造,更綠、更節能、更符合人們的需求。交通上需要更多的整合(像是現在的台北悠遊卡就算是不錯的例子),讓人們一出門不用開車就能靠公共交通工具到達城市各個角落。

智慧城市必定是未來持續發展的趨勢,不僅僅是改善城市人的居住空間,也能讓企業、政府的運作都更有效率。要讓每個城市都變得有智慧,還有一長段路要走,但不能少的一定是creativity。發揮創意,小小的資源就能提供市民貼心的服務。

Advertisements

Source: 2014年IBM未來 5 年 5 大預測—智慧城市篇, Crowdsourcing
Photo Source: 1. Commissie Digitalisering Van Star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