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e 和 arise 差別在哪?三組易混淆單字解析

咦?這哪裡不一樣!原來前面多了 a !
常見的 wake, awake 還有 rise, arise,
甚至 wait 和 await 如何正確分辨?
還是其實從沒搞懂過?
別緊張,讓小 V 帶你一一破解這些相似詞!

1. wake vs. awake

讓我們先來分別看看這兩個字的用法,wake 通常會與 up 連用。
wake (v.) 醒來、叫醒、喚醒(特別注意這個字的三態:wake → woke → woken)
可以用在描述「自己醒來」。

I woke up at 5 am this morning and couldn’t find my parents.
今天早上我5點就醒了,那時發現我爸媽不見了。

也可以用在「叫醒」他人,可以是人或聲音叫醒了某人某物。

I went upstairs to wake my granny up.
我上樓去叫醒奶奶。

awake (v.) 喚醒、喚起 (三態為 awake → awoke → awoken) (adj.) 醒著的、警惕的

The sound of bells awoke me at midnight.
鈴鐺的聲響讓我在半夜時醒來。

當形容詞使用時,常會使用下列片語來搭配:be awakekeep someone awakestay awakelie awake

The strong desire to see my Christmas gift kept me awake all night.
期待看到聖誕禮物的慾望讓我徹夜未眠。

破解攻略:

這兩個字的差別在於 wake 通常會和 up 連用,表達的意思也純粹是指「醒來」的這個動作而已。所以通常在表示「叫醒某人」時會使用 wake up 而不會用 awake 哦!至於 awake 除了可以當形容詞之外,當動詞時較常使用在寫作中,而且後方通常不會加上 up。

Advertisements

2. rise vs. arise

rise (v.) (n.) 升起、上升、增加 (特別注意動詞的三態:rise → rose → risen)
這個字可以用在形容太陽和月亮(具體事物)的升起,潮水、地面的升高,煙霧向上飄,數量、數值的上升或上漲,站起來等等的意思,相當萬用!

Grandma rose slowly from the chair and took a family album from the shelf.
奶奶緩慢地從椅子上站起,從架子上拿了一本家族相簿。

If we want to get to the hilltop before the sun rises, we need to hurry up!
如果我們想要在太陽升起之前到達山頂,就必須加快腳步!

另外有個片語 give rise to,意思是「造成、導致、使發生」,rise 當名詞使用,還有要注意這裡的 to 為介係詞,後面接名詞動名詞

Being bullied by classmates for a long time gave rise to his depression.
長期遭到同學霸凌讓他陷入憂鬱。

*補充*
rise 當名詞使用時的相關片語:
a constant rise 持續上升
a marked rise 顯著上升
a sharp rise 急遽上升
a substantial rise 大幅上升

arise (v.) 出現、起身、起源於(動詞三態:arise → arose → arisen)

表示「出現」之意時,指的是抽象事物,如:機會、問題、困難等等。另外,arise 慣用在指某事情發生的因果,會搭配介係詞變成片語 arise from 或是 arise out of

Several issues arose when they worked on the new product together.
當他們一起著手開發新產品時,有一些問題產生。

This car accident arose from drunk driving.
這場車禍事故起因於酒後開車。

破解攻略:

rise 可以當名詞和動詞使用,記得有「上升、增加」之意,「上升」指的是具體事物(例如:太陽、月亮、星星、煙霧、水面),另外還有一點很實用的是可以用來表示圖表上的數據浮動,讓你在做簡報時可以更具體表達哦!
arise 則是常用在表示「(抽象事物)出現」以及「起源於、起因於」,慣用片語 arise from 或是 arise out of 來表達。單字前面多了 a,意思就很不一樣,要看仔細哦!

*補充*
相似字 raise 和 arouse 的常見片語:
raise (v.) 養育、升起、提高、募款(動詞三態:raise → raised → raised)
raise a family 賺錢養家
raise one’s hand 舉手
raise money for 為…募款
arouse (v.) 引起、喚醒、激起性慾(特別注意!動詞三態:arouse → aroused → aroused)
arouse curiosity 激起好奇心
arouse discontent 引起不滿
arouse pity 激起憐憫心

3. wait vs. await

這兩個字的字義都相同,差別就在於用法不同!就別再和大家賣關子了,直接來看破解攻略和例句吧!

破解攻略:

這兩個字都有「等待」之意,但用法有不一樣,wait 是不及物動詞,後方需加上介係詞,使用時候常和 for 連用,而且 wait 也比較口語化,一般日常生活中較常使用,另外 wait 也可以當名詞使用
await 為
及物動詞,不須再加上介係詞,可直接加上受詞。

He was waiting for the taxi to take him to the restaurant.
他正在等計程車來載他到餐廳。

The waiter awaited the man’s signal to serve the tray with the wedding ring on it.
服務生等候男生的暗示來端上藏有求婚戒指的餐盤。

The man knelt down, holding his girlfriend’s hand tightly and awaited her response.
那位男生跪在地上,緊握住女友的手,等待她的回覆。

立即來隨堂測試看看吧!試著分辨下列句子的用法是否正確?

A: The little girl was waiting Santa Claus to send her gift.
     小女孩正在等聖誕老人送來禮物。

B: She waited him at the gate.
     她在門口等他。

C: Santa Claus was waiting that his missing reindeer came back quickly.
     聖誕老人在等著他走失的馴鹿能趕快回來。

先來看 A句和 B句,有發現哪裡少了些什麼嗎?
答:wait 為不及物動詞,因此「等待(某人)」正確應該為 wait for sb.,這兩句指的都是在「等待聖誕老人」,所以 A 句應修正為 waiting for Santa Claus,而 B 句則是 waited for him
這是很常出現的寫作錯誤,平常都記得有 wait for 這個片語,但實際運用到寫作時卻常常粗心大意,要特別小心哦!

再來看看 C 句,唸唸看,有覺得哪裡不太順嗎?
答:wait 後面不會連接 that 子句哦!如果要表達「等待某人做某事」可以使用 wait for sb. to do sth. 這個片語,所以 C 句應該修正為 waiting for his missing reindeer to come back!這個片語很實用,要記下來哦!

*補充*
wait 的常見用法:
wait and see 等著瞧
can’t wait(或是 couldn’t wait)迫不及待、非常渴望
wait at table 伺候(某人)用餐(注意這個片語為慣用語,故 table 前面不會加上 the!)

Let’s wait and see who will win the game in the end.
讓我們等著瞧,看看誰會是這場遊戲的贏家。

She couldn’t wait to get the birthday gift from boyfriend.
她等不及要拿到男朋友送的生日禮物。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wait at table for one month before graduation.
畢業前,學生都必須在餐廳服務一個月。

迫不及待想馬上開始練習嗎?

快打開 VoiceTube App 練英文!

立即下載 >>> https://bit.ly/myenglishissogood

英文單字不要硬背! 藉由 VoiceTube App 看影片,不會的單字反覆聆聽,加上單字測驗練習,聽寫齊下,立刻熟記!

文/ Christina Lin
圖/ Sadie Hart CC licensed
來源/ 英文資訊交流網 新浪教育
作者簡介/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

《Ride the Vibes 脈搏秀》VoiceTube 原創 Podcast 於 iTunes、Spotify 雙平台上線了!快點擊下方連結下載收聽!
iTunes:https://apple.co/38h1b6j
Spotify:https://spoti.fi/2GSR1wE